人才队伍

施春宏

学院 语言科学院 职称 北京语言大学二级教授、梧桐领军教授

施春宏,北京语言大学二级教授、梧桐领军教授。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本科)、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北京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澳门大学(访学教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3年获评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

主要从事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诸领域研究,近年着力从事构式语法、语体语法、韵律语法、汉语词法学、国际中文教育等的理论与应用探索,并积极开展语言学前沿思想和成果的科学普及与教学转化工作。主讲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本科生);《语言学的观念和方法》《构式理论分析》(研究生)。

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20&ZD297)。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汉语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12&ZD175)中担任子课题“基于‘词库—构式’互动体系的国际汉语教学理念和策略探索”负责人。深度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12&ZD173)的研究。

现任《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共发表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理论语言学、规范语言学、二语习得和教学研究等相关领域学术论文140余篇(含合撰),其中25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发表语言学随笔80余篇、译文数篇。独撰《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语言学研究的元理论探索》《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词义结构和词语调节的认知研究》《语言在交际中规范》《语言规范理论探索》《汉语纲要》《语言就是生活》等著作10部;合撰《汉语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三一语法:结构·功能·语境——初中级汉语语法点教学指南》《汉语教学理论探索》等著作6部;参撰《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语言哲学对话》《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1949-2019》等著作7部;主编或合作主编《构式语法导论》《汉语韵律语法学纲要》《汉语语体语法新探》《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的理论与实践》《永远的探矿者——于根元先生纪念文集》著作5部。并参与5部工具书的编撰和增订工作。专著《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