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奂奂,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副教授,梧桐青年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分会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文物研究分会常务理事。200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获英语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比较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15-2016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
主要从事教材、课程与教学、国际中文教育、比较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数字化教材、教材的国际化传播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审查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BPA24020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美国高校教师职业失范行为的治理研究(20YJC880120)”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审定的现状和优化路径研究(ADAA230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9批面上资助“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2021M690109)”,北京市博士后科研基金“政策执行视角下北京市小学校园欺凌治理难点与对策研究(2021-zz-157)”,北京市教委数字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模型建构研究(BDEC2024ZD037)”,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课程转化研究(2023GHB01)”。以第一作者在《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和《课程.教材.教法》等CSSCI期刊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美国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研究—基于合同法判例的语料库分析》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