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玥,中国共产党党员,分别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学位(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读博期间公派留学,获得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2006-2007年),2008年起在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2010年7月到北京语言大学工作至今,曾在汉语速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基地、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任职,目前任教于教师教育学院。
主要从事汉语语法、语言类型学、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研究。深耕汉语语法研究多年,关于动结式研究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并主持完成相关的2项 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年国社科青年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动词‘完结’范畴研究”和2018年国社科一般项目“动词基本语义特征——过程范畴、完结范畴的类型学研究”。完成专著一部《完结范畴与汉语动结式》。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结合本体研究,主持完成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动词类型学研究”,在研主持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语法类型差异研究与知识库建设”等,实现本体研究的应用转化。
研究兴趣广泛,发明专利“一种汉语三维六极情感计算模型构建方法”,还曾主持2009年第四十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年中国教育部语言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中外联合研究专项课题“《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波兰语翻译、读解与研究”等省部级项目。入选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
在CSSCI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30余篇,多篇代表作获得学术奖励,如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2003,广州)“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五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2009,香港)“语法新秀”一等奖、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7届年会(2009,法国巴黎)“青年学者奖入围奖”、首届语言教学与研究青年英才奖(2016,《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2016,《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等。
专著《完结范畴与汉语动结式》荣获第二十届王力语言学青年成果奖(2023,北京大学)、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2024)。